东南文化
    主页 > 综合新闻 >

梦中最是晋东南!最是那玉皇凛凛廿八宿,大唐青

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

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昙始造像碑座

晋城古代文明展

审核|方天戟

这6尊唐塑分布在弥勒殿中,殿中置宽大的束腰须弥式佛坛,坛上有大小塑像6尊。中央为弥勒佛坐像,双足下垂踏着莲台,头盘螺髻,身着袈裟,曲眉大耳,袒胸露臂,双目下视,面相端庄慈祥,右手外举作说法印,身上的服饰绵软贴体,衣纹线条圆润流畅,是典型的唐塑风格。弥勒佛两侧为阿难、迦叶两位尊者。坛前左右两侧的塑像,一边为文殊,另一边为普贤。佛像右前面,1尊供养菩萨侍于莲台之上,半蹲半跪,状态显得极其虔诚。6尊塑像,造型健美,体态丰盈,面相饱满圆润,衣饰柔丽贴体,都是典型的唐代塑像风格,每一尊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海报文案|方天戟 孙轶琼

▲“泽州古寺庙”展厅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国俊 南丽江 孙轶琼

▲“走进古建筑”展厅

▲“长平之战”展厅

来到四楼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仿古戏台建筑,它是根据高平王报村的二郎庙金代戏台等比例建造的。该戏台是中国最早的戏台,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三年,即1183年,比此前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戏台的山西临汾牛王庙戏台还早110年。舞台用材硕大、风格古朴,属典型金代建筑。在舞台基座正面右侧的一块束腰石上刻有题记:“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治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泽州很流行搬演戏曲,这与宋金时期市井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适相一致。

三级523件。

此外还有一些古建筑构件模型,如斗拱、屋顶形式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建的精妙绝伦。

▲展厅内的高平王报村的二郎庙金代戏台

▲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部分)

在晋城的历史长河中,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战国末期,秦赵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平之战战区范围波及晋城市五个县(市、区)及长治市的南部地区,主战场长平就位于今天的高平市。

晋城博物馆位于晋城市凤台东街与文博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占地面积16186平方米,建筑面积11726平方米,于2002年底建成开馆。该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晋城博物馆下设两个分馆,分别是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和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

通过一个总馆两个分馆,

▲晋城博物馆外景

“晋城全市拥有历代彩塑600多尊,而府城玉皇庙就有300多尊,地位是任何地方都不可比的。尤其是后院西廊庑内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是我国现存元代道教彩塑中的珍品,堪称‘海内孤品'。”张建军介绍道。

▲“沁河古堡寨”展厅

其中一级6件,

“泽州古寺庙”展厅以建筑模型和场景复原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古代泽州比较有特色的寺庙及寺庙里的装饰艺术。值得一提的是,该展厅还把高平开化寺中宋代壁画最精美的部分复制到了展厅中,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保存在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壁,由北宋民间画师郭发绘制,以佛教经变故事为题,人物、建筑并重,面积近90平方米。西壁壁画分三组,都是中间画说法图,两侧画佛教故事,还有渔翁、农夫、织女、官吏等各色人物,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以及器皿、兵器、刑具等各种物件,均为当时现实生活的再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皇庙

经历了汉唐盛世,宋金时期的晋城也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存。该展区的第二个亮点便是郝匠金墓。该墓发掘于2013年8月,为仿木构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后室五部分组成。墓室中有精美的砖雕和壁画,其中较为典型的样式有木隔扇门窗、祥瑞动物花草、侍女像、二十四孝故事等图案。馆内展示的墓室为原样复原,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一千年前晋城人的“身后世界”。

两个分馆:重点突出古建彩塑魅力

一个总馆:全面展示独特地域文化

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位于晋城市城区东南17公里的硖石山中,分为上青莲寺和古青莲寺两座,相隔约为0.5公里。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四周的山峰犹如出水莲花一样,故名青莲寺。古青莲寺,又称青莲寺下院,由北齐名僧慧远法师于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创建,寺内现有宋代建筑藏经阁、释迦殿、罗汉堂、地藏阁,其余皆为明清时期建筑。新青莲寺,又称青莲寺上院,始建于唐太和年间,位于半山腰上,历代均有所增建。